教育将选择一条怎样的办学路径

发布于: 2023-07-30

归国十年,施一公一向谨言、低调。但在谈及西湖大学时,却一次次“语出惊人”。

对于正全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发力的中国高校而言,这样的愿景很难不让人为之振奋。

要实现上述目标,西湖大学将选择一条怎样的办学路径?

记者发现,在西湖大学的官网上,一份星光璀璨的名单引人注目。在西湖高研院仅设立的4个研究所里,生物学研究所由施一公执掌,基础医学研究所由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执掌,理学研究所由被誉为“量子之父”的潘建伟执掌,前沿技术研究所则由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执掌。

“我们将依托这4个研究所,组建生命科学学院(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)、理学院、工学院,优先形成理学、医学、工学等三个门类12个一级学科,今后随着大学的发展,适时设立人文社科学院和相关学科。”西湖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。这也正体现了该校鲜明的办学定位——“小而精、高起点、研究型”。“我们将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,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,计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。目前,校际联合招收和培养工作已经展开。在教育部支持下,已与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。2017级博士研究生已正式录取19名;2018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启动,计划录取130名。”

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,西湖大学将积极借鉴国际经验,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实行与国际接轨的长聘准聘教研人员聘任体系;并同步设立党委,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办学治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,切实把好学校办学方向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。

“一味照搬西方经验,是无法办好中国的大学的,必须遵循中国的实际国情。”施一公表示。

分享
  • 15023757332
  • 返回顶部